书中的“油水”
时间:2018-12-14     来源:中国集邮报
    10月14日,当我用双手敲击键盘写完《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上的民国日戳初探》一文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再次挑战了“不可能”,完成了一项属于自己的“吉尼斯”记录。
    集邮爱好者的研究方向五花八门,我却偏偏喜欢上了“墨坨子”邮戳。东北邮史丛书之一《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发行后,代序作者耿直先生惠赠了一册,让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闲暇时常常拜读,决心从中学习和发现黑龙江邮政日戳的精绝。
    读书的乐趣在于知识的积累和使用,特别是当点和线能联系起来的时候,那种超越的快乐是难以言表的。我读书的顺序首先是从校对书中文字开始的,哪一页的文字、配图有错误逃不过我的“法眼”,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全书的戳样有一个整体概念;然后是以兴趣为由头,主要找出一些特殊的日戳,如生肖日戳、英烈日戳、百家姓邮戳、动植物日戳、数字日戳、色彩日戳等,分分组,归归类;然后是从分类的邮戳中写一写个人读书心得的小“批注”,加以邮史和地名变更的拓展研究,写一点“豆腐块”投稿,激励自己的兴趣坚持;再后来就有了大的“雄心壮志”,开始对森工邮政系统建设演变、侵华日军要塞邮件和民国邮政日戳进行了初探,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信心“班门弄斧”乐此不彼。
    读书是需要毅力的,书中的快乐也不是那么容易享受的。节假日业余时间里,很多的时候我是选择了孤独,宽大的写字桌前因为一本书而摆满了参考书。字典、词典,那些生僻字和不知意思的词语是要一个一个查证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会读的用拼音,不会读的用偏旁部首;在邮戳旁写下拼音和批注,有时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时是所见与积累邮识的对话、有时是提醒自己要注意同类问题,避免误区的重复;虽然地方志书、集邮词典都在手边,还有互联网助阵,但是邮戳的深奥和曲高和寡的现实仍是我的烦恼,望着那一个个“墨坨子”发呆。毕竟一个白丁想做些鸿儒之事,的确是要付出“异想天开”的努力的。好在时间是最好的见证,那支夹在书中的碳素笔,从一页到另一页,或多或少地写下了一些文字,既是自己读书的见证,也是读书的成果。
    不知不觉,从第一次打开书的扉页至今已经六年,《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中的文字并不多,一枚枚黑不溜秋的戳样不仅貌不惊人,对它们的解读也的确劳心伤神。40多年的集邮经历,还经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为先易后难,我的研究是从居住地熟悉的邮戳开始的,《珍宝岛日戳的前世今生》《两枚县局不同的五林洞邮政日戳》《一枚东方红邮政日戳的来龙去脉》《一枚见证文字改革的炮手营日戳》《黑龙江的“春”字日戳》《全国唯一的“双虎”日戳》《不一样内涵的“迎春”日戳》《丰收节前话“庆丰”》《虎林邮政日戳考》先后被《黑龙江邮电报》《哈尔滨集邮》等省内外集邮报刊所采用,内容涉及邮政史、地名变更、经济发展、文字改革、邮路拓展等内容,为使邮戳的考证更加准确,资料更加翔实,我还收集购买了《虎林县志》《饶河县志》《东方红林业局局志》《迎春林业局局志》等地方志书。邮文中,原本模糊的认识清晰起来,原本清一色的“黑”邮戳变得鲜亮起来,原本不屑一顾的人读了邮文感慨起来。
    发掘历史的沉淀,让邮政日戳开口讲话。一本《黑龙江邮政日戳图谱》我读了六年,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的热情和继续,因为书中的“油水”依旧让我垂涎,那逝去“家书抵万金”的岁月里,邮政日戳依旧有它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