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1-1) J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80分
  •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
  • 国家邮政局定于2004年3月10日发行《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

  • 邮票志号: 2004-4
  • 发行日期: 2004-03-10
  • 全套面值: 80分
  • 齿孔度数: P11.5×11
  • 邮票规格: 30mm × 40mm
  • 整版枚数: 20枚
  • 印刷版别: 影写
  • 设计者: 陈楠
  • 责任编辑: 史渊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红十字会是一种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原从事战时救护工作,后发展为从事包括平时的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输血、急救和护理工作的多方面社会活动。1864年8月,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签订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公约》。《公约》规定了有关改善战地伤病者境遇的国际通则,规定各国伤兵救护组织有受保护和使用红十字标志的特权。从此就有了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运动在国际上亦得到了法律保护。《公约》规定用白底红十字标志,意为战时对保护有关战地救护和战俘救济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敌对双方的中立性。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3月10日。成立之初名为“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并获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其宗旨为救援和赈恤战区难民。1907年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早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是由中外合办、政府拨款资助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1月,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1919年7月,加入红十字会协会。1933年,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2日,红十字会改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定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52年8月,第18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国际组织中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目前,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在卫生救护训练、救助灾民、查人转信、爱国卫生、交换战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百年来,中国红字会严格遵循红十字运动“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统一、普遍”第七项基本原则,在为全人类的水平进步事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以63号文件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恢复了文革期间被停止的国内工作。1985年5月,全国四届人大又修改了会章,明确规定红十字会为全国性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93年10月31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从此,中国红十字会走上了依法建会的轨道。港澳回归之国后,其红十字会也先后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分会。通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红十字会工作内容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4年3月10日,为了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邮票主图由10个“十”字(即寓意100)组成了一个变体的“華”字,含义深刻,新颖别致,表明了中国红十字会的百年历程,形象地传达了意念的信息。右上角为中国红十字会标志。

设计师

陈楠

清华大学艺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

清华大学艺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 学术兼职: 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品牌授权设计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巴黎汉字协会(AFCC)常务理事、副主席 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汉字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部-主任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SGDA会员、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北京设计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专家、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评委会委员、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个人理事、伊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延安大学汉字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钞票设计顾问,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纪念币设计生产专家库。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票图稿评议专家组成员、郑州市平面艺术设计协会学术顾问、北京圆明园研究会会员、担任《包装工程》《工业工程设计》杂志编委会委员、《民艺》杂志视觉设计总监、《Design360。 ——观念与设计》杂志编辑顾问。普通高中美术设计课程教科书(人美版)副主编、参考专用书分册主编。“时报金犊奖”终评评委、26届终评评委、“金点概念设计奖”亚洲区顾问、“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总评审评委。“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视觉传达类总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