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2-1) J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50分
(2-2) J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540分
  • 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
  • 1998年5月15日,为祝贺1999年万国邮联第22届大会在我国举行,信息产业部发行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纪念邮票,全套2枚。

  • 邮票志号: 1998-12
  • 发行日期: 1998-05-15
  • 全套面值: 590分
  • 齿孔度数: P12
  • 邮票规格: 40mm x 30mm(2-1),30mm x 40mm(2-1)
  • 整版枚数: 50枚
  • 印刷版别: 胶印
  • 原作品作者: 方军
  • 设计者: 王虎鸣,黄里
  •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背景资料

万国邮政联盟 (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简称“万国邮联”或“邮联”,它是商定国际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前身是1874年10月9日成立的“邮政总联盟”,1878年改为现名。万国邮联自1948年1月1日起成为联合国一个关于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宗旨是促进、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并向成员提供可能的邮政技术援助。

  万国邮政联盟由邮政联盟大会、行政理事会、邮政经营理事会和国际局组成。万国邮政联盟大会是邮联的最高机构,每5年召开一次,大会休会期间由执行理事会作为邮联的执行机构,由10个成员组成,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设在伯尔尼的国际局作为邮政有关机构的秘书处,并在对外关系中代表邮政联盟。国际局设总局长和副总局长各一人,由邮政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各成员国政府全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1840年,英国建立了一套面向公众、统一收费的信函传递系统,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邮政事业。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信函交换系统仍然混乱不一,与各国贸易往来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方便的国际邮件交换系统,以保证邮件不受国界等因素的限制而自由流通,邮联便应运而生,1874年10月9日,《伯尔尼条约》签署,“邮政总联盟”诞生。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便于1878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联合国组织的所有会员国均可加入邮联,不是联合国会员国的任何主权国家,可以申请准予参加邮联,但它需得到至少2/3邮联会员国的同意,方可取得会员国资格。截止2004年9月,万国邮联有成员190个国家和地区。

  邮联的法规包括其会员国政府全权代表签订的关于该联盟的组织法、总规则、公约和各项业务协定,具体有:邮联组织法、邮联总规则和万国邮政公约及其实施细则。

  中国于1914年加入该联盟,由于台湾占据了席位,中国1953年与该联盟断绝往来。1972年4月在万国邮政联盟承认中国为该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后,与该组织关系恢复正常。同年11月,中国作为邮政研究咨询理事会理事国,派代表参加了在伯尔尼举行的该理事会的年会。从此,中国履行了接受邮联有关法规的手续,参加了1974年至1994年历届邮联大会,并4次当选为大会副主席和历届邮政经营理事会的理事国。中国在1994年8月22日至9月14日在汉城举行的第21届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行政理事会和经营理事会的理事国。1997年5月9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万国邮政联盟组织法第五附加议定书》。1999年8月23日至9月15日,万国邮联第22届大会在北京举行。

  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于1999年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会徽历经八个月的征集评选,最终采用了河南作者方军的图形设计方案。会徽中的长城烽火台由信封和邮票齿孔组成,烽火台上的烽火是“22e”的变形。烽火台和法文大会名称为绿色,是邮政的标志,也象征着和平与进步;烽火为红色,喻示着兴旺与成功。整个图案简捷巧妙,寓意丰富,突出表达了本届大会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度--中国举办的主题。

  1998年5月15日,为祝贺1999年万国邮联第22届大会在我国举行,信息产业部发行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纪念邮票,全套2枚。

  (2-1)为“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画面为会徽,底色为白色。

  (2-2)为“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画面为会徽,底色上面为蓝色,下面为白色。

设计师

黄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的邮票设计家

黄里(1941.5—)浙江余姚人。擅长油画。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邮电部邮票发行总局邮票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北方的核桃树》、《雨后池塘》,设计有《首届中国艺术节奖杯》等。

 

王虎鸣

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王虎鸣,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璜设计系,2001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02年当选全国邮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荣获首都抗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当选“中国首届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设计40人功勋荣誉奖章,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金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7年至今先后设计邮票140余套。设计的邮票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奖。其中《中国皮影》 和 《何香凝作品选》邮票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二十四节气》邮票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本票和《唐诗三百首》邮票分别荣获国际政府间年度最佳邮票创新奖。 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中国首次载人飞行成功》、《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申奥成功》、《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接力》、《奥运场馆》、《唐诗三百首》、《文房四宝》、《梅兰竹菊》、《福禄寿喜》、 《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中国书法》、《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故宫建院九十周年》、《二十四节气》、《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邮票。 为金币总公司设计:《青藏铁路开通纪念》、《奥运火炬》、《建军八十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海南建省二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世博会》、《京剧脸谱》等纪念金银币以及为开元公司设计《奥运火炬》、《 十二生肖 》金银纪念章。 为国家税务总局设计:《青花瓷器》、《中国戏曲》、《陕西民间工艺美术》《中国古代税收思想家》、《明清榷关》、《红色税收记忆》》、《丝路回望》等印花税票。 标志设计:中国速递协会会徽、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标志、2009年世界邮展吉祥物、2016年亚洲邮展会徽、中国贸促会《贸信通》标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暑进住中国40年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