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1) T数字传输50分
(4-2) T程控交换50分
(4-3) T数据通信150分
(4-4) T移动通信150分
  • 中国电信
  • 1997年12月10日,为反映我国邮电通信事业取得重大成就,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电信》特种邮票,全套4枚。   

  • 邮票志号: 1997-24
  • 发行日期: 1997-12-10
  • 全套面值: 400分
  • 齿孔度数: P12
  • 邮票规格: 30mm × 40mm
  • 整版枚数: 50枚
  • 印刷版别: 胶印
  • 设计者: 王虎鸣、阎炳武、郭承辉
  •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背景资料

1997年12月10日,为反映我国邮电通信事业取得重大成就,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电信》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数字传输”。画面以几行富有动感的由二进制数“0”和“1”组成的数据流,形象地表达出了“数据传输”的内涵;并以集成电路装点“大地”,含蓄地表现出了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实现数字化基础的这一事实。   

  “数字传输”是将所需传送的信号,先变换为一系列的数字脉冲,然后再加以传送。在接收端,收到这些数字脉冲后,再把它还原成原来的信号。这些数字脉冲信号可以代表文字、语言或图像。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便于保密,并易于利用现代固态电路及计算技术的成果。近年来,我国的通信技术正在实现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迅速过渡,目前,长途传输的数字化比重巳达到98.5%。邮票画面所反映的正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4-2)为“程控交换”。画面以大地为背景,运用写实手法表现了程控机房、话机按键以及微机操作台等富有程控化特色的典型事物,以此来渲染“程控化已遍及中国”的主题。并以国际通用的电话“交换”标记“x”,置于画面的中央,强化了“电话交换”的特定意义。   

  为电话用户接续电话的交换机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在接续过程中需要有人操作的称为人工电话交换机;而不需要有人操作的称为自动电话交换机。自动电话交换机按选线机构型式不同,可分为步进制、机电制、全继电器制、纵横制、程控制等数种,而每一步的发展都标志着电话交换技术质的飞跃。程控交换机是电话交换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进一步加快了电话的接续速度,提高了通话质量,而且还为用户带来了许多新的服务功能,如热线电话、缩位拨号、呼叫转移、三方通话等。    

  (4-3)为“数据通信”。画面抓住了“通信与计算机融合”这一数据通信的主要特征,以一条五彩斑斓的彩虹代表着数据通信,装点着信息时代的万里晴空,不仅反映了数据通信业务的多样性,也赋予这项通信业务以崭新的生命。   

  “数据通信”是利用通信设备传送、高速处理、存储和加工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业务,一般是指通信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包括数据终端、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及数据处理等几个部分),以达到及时提供确切信息的系统。例如,远距离的终端装置(雷达、遥控、遥测等)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网络内,计算机相互之间的数据传送等。它使用于经常有大量的、成批的数据传送到某一集中数据的部门(或某几个需要同样数据的部门),如财贸、交通、工业、军事等部门。    

  (4-4)为“移动通信”。画面右边为移动通信的“基站”,它是该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并以手持移动电话机和BP机为主图,既表现了这种通信方式的主要设备,也寓意“移动通信就在我们身边”。   

  “移动通信”作为一种灵活、机动而又十分方便的通信方式,在我国发展很快,现在,腰别BP机、手持移动电话机边走边打,在广大城市已屡见不鲜。由于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的联网,使得“一机在手,走遍神州”已不再是一句空话。现在,数字移动电话用户还能与法国、德国、瑞士、芬兰、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自动漫游,进而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时代也为期不远了。由于我国目前移动通信采取的是“小区制”,即把整个覆盖区分成许多个六边形的小区,状若蜂窝,因此,邮票画面正是以艺术形式展现了这一特点。

设计师

王虎鸣

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王虎鸣,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璜设计系,2001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02年当选全国邮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荣获首都抗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当选“中国首届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设计40人功勋荣誉奖章,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金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7年至今先后设计邮票140余套。设计的邮票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奖。其中《中国皮影》 和 《何香凝作品选》邮票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二十四节气》邮票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本票和《唐诗三百首》邮票分别荣获国际政府间年度最佳邮票创新奖。 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国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中国首次载人飞行成功》、《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申奥成功》、《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接力》、《奥运场馆》、《唐诗三百首》、《文房四宝》、《梅兰竹菊》、《福禄寿喜》、 《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中国书法》、《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故宫建院九十周年》、《二十四节气》、《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邮票。 为金币总公司设计:《青藏铁路开通纪念》、《奥运火炬》、《建军八十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海南建省二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世博会》、《京剧脸谱》等纪念金银币以及为开元公司设计《奥运火炬》、《 十二生肖 》金银纪念章。 为国家税务总局设计:《青花瓷器》、《中国戏曲》、《陕西民间工艺美术》《中国古代税收思想家》、《明清榷关》、《红色税收记忆》》、《丝路回望》等印花税票。 标志设计:中国速递协会会徽、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标志、2009年世界邮展吉祥物、2016年亚洲邮展会徽、中国贸促会《贸信通》标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暑进住中国40年标志。

 

郭承辉

大学美术教学、教学出版

郭承辉,1964年,出生在新会县,1984年考入广州美院,1988年毕业参加工作,从事大学美术教学和美术编辑出版工作,1993年,广州创办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原籍蕉岭县北礤镇,1964年,出生在新会县。他天赋很好,1984年考入广州美院。1988年毕业参加工作后,他先后从事大学美术教学和美术编辑出版工作。1993年,郭承辉在广州创办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集邮品和邮票专业设计之路。代表作品:《珠江风韵·广州》,《岭南庭园》,《庚辰年》,《木兰从军》,《中国古钟》,《丹霞山》,《丽江古城》。

 

阎炳武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

阎炳武,生于1954年,北京人,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雕刻家、画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1984年至1986年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 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40余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邮票图稿编辑部主任。 主要设计成果 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40余年,设计雕刻邮票40余套,为我国邮票发展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设计雕刻作品有: 《普24中国石窟艺术》《北京立交桥》《中国皮影》 《联合国成立50周年》《黄宾虹作品选》《世纪宝鼎(小型张) 》 《庐山风景》《峨眉风光》《华山》 《泰山》《五台古刹》《武当山》 《六盘山》《千山》《永乐宫壁画》《木偶与面具》 《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人民警察》《香港风光》 《香港经济建设》《何香凝作品选》《海南经济建设》 《古代驿站》《中国电信》《方志敏》 《中国古代青铜器》《青藏铁路开工纪念》 《革命早期将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等 个人主要成就 1980年荣获最佳邮票雕刻奖 1982年荣获最佳邮票雕刻奖 1996、1997、1998、2002、2003年,荣获优秀邮票奖、专家奖、最佳邮票奖 2010-26 《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荣获最佳邮票奖(雕刻者) 《中国皮影》、《何香凝国画作品》荣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若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被加拿大政府采用 曾为法国政府设计四分之一欧元纪念币 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发表,其铜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