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截流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2-1) T 明渠通航50分
(2-2) T大江截流50分
  • 长江三峡工程·截流
  • 1997年11月8日,为纪念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邮电部发行了《长江三峡工程·截流》特种邮票,全套2枚。   

  • 邮票志号: 1997-23
  • 发行日期: 1997-11-08
  • 全套面值: 100分
  • 齿孔度数: P11.5
  • 邮票规格: 50mm × 30mm
  • 整版枚数: 32枚
  • 印刷版别: 影写
  • 设计者: 徐勇民、王涌、刘寿祥、宋克静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运用了防洪、发电、航运、泥沙治理、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当今世界之最的科学技术成果;三峡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它包含着百万移民、扶贫开发、社会重组、建设三峡新型经济带等一系列世界性课题。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三峡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大江截流的施工规模、截流设计流量、施工水深和施工强度,均居世界前列。    

      大江截流实际上是在长江主河道上筑起两座土石大坝,将两道土石坝包围形成的63万平方米江面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在河床上建起三峡大坝和电站厂房。这两道土石坝被称为“二期围堰”,堰高76米,总土石方量达1130万立方米。在长江激流中修筑如此规模的土石围堰,是世界水电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三峡截流的综合难度将位居世界水电工程之首。

      1997年11月8日,为纪念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邮电部发行了《长江三峡工程·截流》特种邮票,全套2枚。           

  (2-1)为“明渠通航”。图案为位于长江三峡工程中堡岛右侧的导流明渠,既是二期施工期唯一的泄水河道,也是该时期中枯水季的重要航运通道。   

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位于长江南岸,全长3726米,底宽350米左右,渠底高程58米,其河宽和深度都要大于世界上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明渠断面采用复式断面,可以较好地调整明渠内的流速分布。导流明渠于1997年5月1日破堰进水,10月6日正式投入运行。    

  (2-2)为“大江截流”。图案为位于长江三峡工程中堡岛左侧的大江截流主体。   

      大江截流就是通过修筑上下游两道围堰截断长江主河床,将两道围堰包围起来的63万平方米江面抽去江水,清除淤泥,然后在干枯的河床上修筑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厂房和大坝。三峡截流是迄今世界水利工程中截流综合难度最大的截流工程,合龙时流量和深度均列世界第一。

 

设计师

刘寿祥

画家

男,1958出生,湖北武汉人,擅长水彩画。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师范专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教授;水彩画硕士生导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收藏。作品有《牧牛少年》、《桥》等。邮票作品:《神农架》、《长江三峡工程.截流》。

 

宋克静

画家

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现任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一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艺评网合作艺术家。
2013年“大分•武汉合同美术展”、湖北、武汉,日本、大分;2012年“吾土吾民”第四届中国油画展、中国、广州;“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湖北、武汉;2011年“回顾与展望”1921-2011湖北油画艺术展湖北、武汉;作品《偶•联》系列、湖北美术馆、收藏;2010“共鸣Resonances共鸣”2010中法艺术家邀请展湖北、武汉;“湖北美术学院建院90周年作品展”湖北、武汉;“嘉宝美术馆作品展”湖北、武汉,“2010春季沙龙展”湖北、武汉至观绘馆;2009“全国十一届美术作品展”——湖北、武汉;2008“互动—中国当代油画展”湖北、武汉美术馆;2007“当代名家油画风景写生邀请展”广东、惠州;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省展”中国、北京;2004“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湖北、武汉。2003“当代—12家油画风景写生展”湖北、武汉;2003“中国首届壁画大展”——获大奖、中国、广州;2002“湖北小幅油画”——获学术奖、湖北、武汉;2001“中日文化交流展”日本、福冈;1999“第九届全国美展省展——银奖”、湖北、武汉,1998“宋克静—油画展”中国、台湾;1996“现代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北京;1994“第八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北京。

 

徐勇民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徐勇民,1957年出生,湖北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与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民盟湖北艺术院院长。
自1982年起,作品《月牙儿》(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瑞士特别荣誉奖,作品《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看不见的收藏》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七届湖北省美展金奖,论文刊登于《光明日报》、《美术》杂志权威刊物,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湖北“文化名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