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1) T香港中银大厦20分
(4-2) T香港集装箱码头40分
(4-3) T香港启德机场60分
(4-4) T香港联合交易所290分
  • 香港经济建设
  • 1996年12月19日,为了纪录香港回归祖国这件大事,同时也让人们能从邮票上一览香港经济建设,邮电部发行了《香港经济建设》特种邮票,全套4枚。

  • 邮票志号: 1996-31
  • 发行日期: 1996-12-19
  • 全套面值: 410分
  • 齿孔度数: P12.5
  • 邮票规格: 50mm×30mm
  • 整版枚数: 42枚(6×7)
  • 印刷版别: 胶印
  • 设计者: 阎炳武,郭承辉,黄里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在祖国的大力支持和内地改革开放的影响下,香港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已达到或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在金融、贸易和航运等方面,现在香港已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国际中心。  1996年12月19日,为了纪录香港回归祖国这件大事,同时也让人们能从邮票上一览香港经济建设,邮电部发行了《香港经济建设》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香港中银大厦”。画面为香港中银大厦及周边建筑群。    

  中银大厦座落在香港中环广场,濒临维多利亚港,由世界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于1985年动工,1988年8月封顶,1989年正式启用。大厦共70层,总高度367.4米,是由四个不同高度的钢架玻璃幕墙建筑物组成。楼内均属一流商业办公室,除中国银行自用底层部分外,自20楼至66楼共有约50万平方米面积供香港及国际机构租用,67楼是招待所,68楼是宴会厅,69楼是机器房,70楼是观景房,可观赏到香港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及维多利亚港湾。大厦设计独特,内部用钢木梁对角支撑,楼内无支柱,由四角大柱载荷重量。幕墙采用反射光热的银色玻璃及铅合金片构成。双层高的墩座外表铺盖不同深浅的灰色花岗石装饰。外型以几何三角形组成正方形,20至37楼少一个三角,38至50楼又少一个三角,51至70楼只剩下一个三角,有如竹笋节节升高,象征着中银集团未来的发展。

  (4-2)为“香港集装箱码头”。画面为晨曦中的香港集装箱码头。    

  香港集装箱码头位于维多利亚港区西北部的葵涌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78米,有6个共占地82公顷的深水泊位,为集装箱装卸提供了便利条件。该码头自1970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集装箱的装卸作业量几乎占香港港的一半,并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着,装卸速度平均仅为13小时,创造了港口装卸史上的奇迹,使香港港发展成为位居世界首位的大型货柜港。  

  (4-3)为“香港启德机场”。画面为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的景象。    

  启德机场位于九龙半岛东部,距市中心不足5公里,由港岛驾车去机场,经海底隧道,也仅需15分钟,是目前世界上位于市区的少数大型机场之一。启德机场始建于本世纪20年代初,当时有大律师何启与商人欧德合组“启德投资公司”,拟以巨资在九龙湾开山填海兴建华人居住区,后因故未能实现全部计划,而民用机场却在此后不久建成,即以“启德机场”命名。初期的机场面积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英军(1930—1935年)和日军占领时期,该机场曾两度充作军用。战后,特别是50年代末以来,为适应香港经济突飞猛进发展需要,于1958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1975年12月经扩建后机场占地面积46.5公顷,3294米长的跑道伸入九龙湾的人工筑成的海堤上。机场有32个设备先进的停机坪,可供世界上最新式的巨型客、货机起降,为亚洲地区最佳机坪之一。机场客运大厦及控制台于1962年底落成,1981年完成扩建。每年可接运乘客2000万人次,最繁忙时,每小时可接待3500人次。并置有专为离港旅客服务的半自动化行李处理系统和方便旅客领回行李的六组机动输送系统。货运大厦前的货运停机坪也有5个,可同时容纳5架B747货机,每一停机位都有中央燃料供应站控制自动加油系统、航空气象、机场消防服务和飞机维修等,为亚洲最大的航空货运大厦之一。目前,启德机场已是世界上第二大处理国际空运货物的机场,以及第四个最繁忙的国际客运机场。1995年,该机场通过旅客数达2740万人次,空运货物约有145万吨,进出飞机为150118班,其中80%是宽体飞机,该机场不愧为世界十大空运中心之一。  

  (4-4)为“香港联合交易所”。画面为香港联合交易所内部交易大厅的场面。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之一,就是拥有一个交投活跃、集资能力强的股票市场。过去,香港曾有4家证券交易所,即1891年成立的香港证券交易所,1969年成立的远东证券交易所,1971年成立的金银证券交易所,1972年成立的九龙证券交易所。由于证券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买卖外国债券数量也日益增加,由上述证券交易所合并组成了香港联合交易所。1980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2亿港元,1986年4月2日于香港岛中区交易广场正式开业。同年9月22日,设在巴黎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正式接纳香港联合交易所为会员。它已成为亚洲东南区的主要股票市场之一。

设计师

黄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的邮票设计家

黄里(1941.5—)浙江余姚人。擅长油画。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邮电部邮票发行总局邮票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北方的核桃树》、《雨后池塘》,设计有《首届中国艺术节奖杯》等。

 

郭承辉

大学美术教学、教学出版

郭承辉,1964年,出生在新会县,1984年考入广州美院,1988年毕业参加工作,从事大学美术教学和美术编辑出版工作,1993年,广州创办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原籍蕉岭县北礤镇,1964年,出生在新会县。他天赋很好,1984年考入广州美院。1988年毕业参加工作后,他先后从事大学美术教学和美术编辑出版工作。1993年,郭承辉在广州创办广东天一文化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集邮品和邮票专业设计之路。代表作品:《珠江风韵·广州》,《岭南庭园》,《庚辰年》,《木兰从军》,《中国古钟》,《丹霞山》,《丽江古城》。

 

阎炳武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

阎炳武,生于1954年,北京人,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雕刻家、画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展示设计协会会员。1984年至1986年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 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40余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邮票图稿编辑部主任。 主要设计成果 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40余年,设计雕刻邮票40余套,为我国邮票发展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设计雕刻作品有: 《普24中国石窟艺术》《北京立交桥》《中国皮影》 《联合国成立50周年》《黄宾虹作品选》《世纪宝鼎(小型张) 》 《庐山风景》《峨眉风光》《华山》 《泰山》《五台古刹》《武当山》 《六盘山》《千山》《永乐宫壁画》《木偶与面具》 《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人民警察》《香港风光》 《香港经济建设》《何香凝作品选》《海南经济建设》 《古代驿站》《中国电信》《方志敏》 《中国古代青铜器》《青藏铁路开工纪念》 《革命早期将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等 个人主要成就 1980年荣获最佳邮票雕刻奖 1982年荣获最佳邮票雕刻奖 1996、1997、1998、2002、2003年,荣获优秀邮票奖、专家奖、最佳邮票奖 2010-26 《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荣获最佳邮票奖(雕刻者) 《中国皮影》、《何香凝国画作品》荣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若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被加拿大政府采用 曾为法国政府设计四分之一欧元纪念币 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发表,其铜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