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1)20分
(4-2)中华鲟40分
(4-3)白鲟50分
(4-4)达氏鲟1元
  • 1994年3月18日,为了宣传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意义,邮电部发行了《鲟》特种邮票,全套4枚。

  • 邮票志号: 1994-3T
  • 发行日期: 1994-03-18
  • 全套面值: 2.1元
  • 齿孔度数: P12
  • 邮票规格: 52mm×31mm
  • 整版枚数: 40 (4×10)枚
  • 印刷版别: 胶版
  • 设计者: 李印清
  • 印刷厂: 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 背景资料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现在世界上的鲟鱼类共有25种,它们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在我国有8种:黑龙江有鳇和施氏鲟,新疆额尔齐斯河有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伊犁河有裸体鲟,而达氏鲟和白鲟定居在长江淡水中,中华鲟为世界鲟科鱼类分布最南的一种。

      1994年3月18日,为了宣传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意义,邮电部发行了《鲟》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鳇”。描绘了珍稀鱼类—“鲟”的形象。鳇亦称“鲟鳇鱼”。鲟科,鳇属,体粗长成圆锥形,头、尾尖细。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口下位,宽大,新月形。口的前方有2对触须,内侧一对较向前。眼小,距吻端近。左右鳃膜相互连结。身上有5行纵列的菱形骨板,上有尖锐而微弯的刺。鱼体其它部分的皮肤粗糙无鳞。背骨板10~16个,较大,在体的背部正中,从头后直至尾鳍前方。左右侧骨板各为32~46个,从鳃孔上角后面直至尾鳍基部。腹侧骨板各为8~12个,自胸鳍基部直至腹鳍基部。背鳍位置远在体后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为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呈灰白色,背骨板为黄色,侧骨板为黄褐色。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水系中,属肉食性鱼类,凶猛贪婪。肉质细嫩而多脂,肉层丰厚,其卵即是久负盛名的黑鱼籽。鱼鳍加工后即成名菜原料鱼翅,鳔和脊索都可制成鱼胶。鳔还可入药,其成份含骨胶原达80%,加水煮沸则水解成明胶。其性味甘、咸平,有滋补强壮之功效,用以主治妇女白带过多、恶性肿瘤以及男子肾虚遗精等症。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4-2为“中华鲟”。描绘了珍稀鱼类—“中华鲟”的形象。中华鲟俗称:鳇鱼、鲟鱼、腊子、鲟鲨。鲟科,鲟属。形状奇特,与一般鱼类差异很大。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

      4-3为“白鲟”。描绘了珍稀鱼类—“白鲟”的形象。白鲟又称作中华匙吻鲟、中国剑鱼,因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象鼻鱼、箭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匙吻鲟科,白鲟属。体长呈梭形,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壮,后部略侧扁。头极长,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状的陷器。吻呈剑状,特别延长,前端狭而平扁,基部阔且肥厚。吻的头部腹面,能自由伸缩。上下颌有尖细的小齿;吻须一对,短小,位于腹面。眼细小。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细梅花斑状的感觉神经细胞组织。鳃孔大,体光滑无鳞。在尾鳍上叶具有8个稜形鳞板,向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均由不分支的鳍条组成。尾鳍歪形,上叶发达,前缘具一列棘状鳞。肠管短,肠内有7-8个螺旋瓣。头、体背部和尾鳍呈青灰色,腹部白色。白鲟个体大,肉味鲜腴,且富含脂肪和高蛋白。药用价值也与中华鲟相同。其卵粒大,碧莹晶润,所制成的鱼子酱是世界闻名的珍贵佳肴。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鱼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4-4为“达氏鲟”。描绘了珍稀鱼类—“达氏鲟”的形象。达氏鲟亦称长江鲟。鲟科,鲟属。体长呈梭形。头呈楔形,背面粗糙。吻较短,前端尖细。口下位,横裂,唇具小乳突。吻腹面具须2对。眼小、鼻孔、鳃孔均大。鳃盖膜与鳃峡相连。左右鳃孔分离。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鳞间表皮粗糙。尾歪形。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33-54枚。体背及侧面青灰色。腹面灰白色。鳍青灰色,边缘白色。分布于黄河、长江及东海沿海浅水区。其肉及卵为名贵食品,鱼鳔和脊骨可制鱼胶,鳔晒干还可入药,其成份含骨胶原达80%,性甘,咸,平。入肾、肝二经,滋补强壮,用于治疗滑精、阳痿、早泄、咯血、吐血、便血、带下、神经衰弱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本套邮票设计的简练鲜明。通过鲟的完美造型充满票面,仿佛水在流,鲟在游,有声有色。

    设计师

    李印清

    著名邮票设计家

    邮票设计家李印清,1936年3月生,河北唐山人,原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主任。1958年到美院工农训练班学习绘画基础,196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5年毕业回铁道部,在西南铁道建设工地指挥部搞了5年美术创作。1971年开始从事专业邮票设计工作。他设计的第一套邮票是普15《交通运输》,先后设计过近30余套邮票和邮资封片。尤擅长人物邮票创作,笔下10个中外名人先后被搬上邮票。其邮票代表作j76《中国女排获第三届世界杯冠军》、j112《中国人民之友》、j181《陈毅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和t79《益鸟》分获1981年、1982年、1985年和1991年度最佳(优秀)邮票。
    他不仅精通油画,而且在多年的邮票创作中,创作设计了多套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名人的邮票,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总结自己多年的邮票设计生涯,李印清认为自己能走上以主创人物题材为主的路子,纯粹是因为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与爱戴,所以他才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去研究他们的革命经历及风范,然后在邮票设计的过程中,把人物背后所涵盖的历史背景,和极具表现价值的素材,全部都体现在小小方寸之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方寸之地塑造出《爱因斯坦》、《任弼时》、《孙中山》、《中国人民之友(史沫特莱、斯诺和斯特朗)》等著名人物形象。北邮校徽图案内以鸿雁象征邮,以右下方半圆形天线象征电,单纯、醒目、易懂。校徽从1994年10月份开始使用。由我国著名设计家,高级工艺师李印清同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