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4-1)10分
(4-2)高粱20分
(4-3)丰收40分
(4-4)花好月圆2元
  • 青田石雕
  • 1992年12月15日,为了展现青田石雕艺术风貌,弘扬中华传统工艺美术,邮电部发行了《青田石雕》特种邮票,全套4枚。

  • 邮票志号: 1992-16T
  • 发行日期: 1992-12-15
  • 全套面值: 2.7元
  • 齿孔度数: P12
  • 邮票规格: 30mm×40mm
  • 整版枚数: 50 (10×5)枚
  • 印刷版别: 胶版
  • 原作品作者: (4-1)周百琦(雕刻)(4-2)林如奎(雕刻)(4-3)张爱廷(雕刻)(4-4)倪东方(雕刻)
  • 设计者: 任国恩
  • 印刷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背景资料

 

  青田石雕,是我国在国际上最享盛名的”三雕一塑”工艺品之一。它产于浙江省青田县,以青田石为主要原料雕刻而成。约始于南宋庆元年间,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青田石雕最初只是用来磨制石章;直到清代,品种逐渐增多,除图章、小孩玩物、日用品外,还有花卉、人物、山水、动物等。光绪三十年(1904)以后,青田石雕分别参加了比利时赛会、美国巴拿马博览会、意大利都朗赛会和我国的南洋劝业会,均获好评,蜚声海内外。

  青田石,以叶蜡石为主要成分的致密石料,质地温润,有蜡感,呈青白、浅绿浅黄、褐紫等色。青田石雕以镂雕见长,兼有圆雕、浮雕等手法。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相应地运用凿、戳、铲、镂、雕、刻、刮、钻、刺、锉、磨等不同工艺技法,精雕细刻,不留刀痕。石雕师们以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法,依形布局,依势造形,依色雕物,匠心独运,使作品各具风采。青田石雕的基本风格是构图丰满,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和江南地方色彩。

  1992年12月15日,为了展现青田石雕艺术风貌,弘扬中华传统工艺美术,邮电部发行了《青田石雕》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春》。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百琦的遗作。1970年春,他被瓯江两岸翠绿欲滴的竹林和生机勃勃的春笋所启发,萌发了以春笋为主图,雕出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1979年,他在一块黄、白、红、灰多色相间的优质冻石上,雕出了一株长在岩边的粗壮大笋,两支小笋一左一右破土而出;他因形施艺,因色取巧,又雕出了杜鹃鸟、映山红、翠竹、藤草,一派春色春景。在1982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春”荣获没计创作二等奖。

  4-2为《高梁》。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如奎的杰作。1959年的金秋时节, 林如奎波田野里火红的高梁所吸引,如醉如痴。20多年来,一连雕刻了三、四十件“高梁”,有三件被列为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他为了刻好高粱,还亲自种高梁,观察高粱发芽、抽叶、结穗、成熟。邮票选的这座“高梁”是林如奎1979年的力作,管获198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二等

  4-3为《丰收》。由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创作。1972年, 根据石料的形状和自然色彩,左边雕一男孩手捧如意欢喜雀跃;右边一男孩坐在鲤鱼背上,兴高彩烈;中间的小女孩手握荷花,头顶上是一张硕大的荷叶,如玉伞撑开。三个活泼的童男童女神态各异,有坐有站有跳。静中有动,动中有变,呼之欲出。真诚祝愿祖国和人民吉祥如意,连年有余。

  4-4为《花好月圆》。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的得意之作。1990年5月开始创作。在石料外表里层自然色彩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他边刻边想边改,雕琢了二百多个日日夜夜。左边雕一簇鲜艳的桃花,右边是一丛堂皇富丽的红牡丹,还有一对白头鸟在桃树枝上鸣叫。在红花绿叶扶映下,一轮皓洁的月华从中间冉冉升起,让人叹为观止!此珍品现陈列在倪大师自建的“惜石斋”,成为镇斋之宝。

设计师

任国恩

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艺术总监、高级美术编辑、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现任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艺术总监、高级美术编辑、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常务理事。1978年进国家邮票发行局从事摄影、邮票设计工作至今,曾拍摄并设计了《桂林山水》、《黄山风光》、《长江三峡》、《海南风光》、《西藏风光》、《上海风光》、《北京风光》、《花园城市深圳》等三十余套风光邮资明信片及特种邮资明信片,并设计了《青田石雕》、《龙门石窟》、《寿山石雕》、《澳门古迹》、《澳门特区成立》、《神州飞船首飞成功》、《陶瓷》、《大足石刻》等邮票。《青田石雕》、《神州飞船首飞成功》获全国最佳邮票优秀奖。摄影作品《长城烟云》、《黄河壶口》在全国影展中获金奖、银奖。多次担任全国及国际影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