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4-1) | 唐·菩萨 | 20分 |
(4-2) | 唐·伎乐 | 25分 |
(4-3) | 唐·乘龙升天 | 55分 |
(4-4) | 唐·出使西域 | 80分 |
小型张 | 唐·观音菩萨 | 500分 |
1992年9月15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
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4世纪至14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等名胜,城西北有玉门关,西南有阳关遗址。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表现佛教思想的精品。古代艺术家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历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美丽的神话传说。在描绘神话故事时,他们将美丽的传说与现实生活熔于一炉,表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使作品不仅成为艺术的瑰宝,而且成为历史的画卷。
1992年9月15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邮电部发行了《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
4-1为《唐·菩萨》。选自莫高窟第401窟北壁下部的壁画。画面中的菩萨身体健美,仪态从容,仿佛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步履轻盈地走来。这是初唐以来菩萨形象女性化因素加入的反映,恰如文献所记载:“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菩萨腰肢修长,亭亭玉立,头顶高髻,彩衣飘逸。光环环绕,寓动、静于一体,形象十分可人。
4-2为《唐·伎乐》。选自莫高窟第220窟翟氏家庙上的壁画,这幅画是北壁“东方药师净土变”里的一组乐队,使用的乐器有筝、阮、排萧、横笛、竖笛、筚篥、竽、方响、都坛鼓、腰鼓、拍板等,反映了当时宫庭乐舞的情形。
4-3为《唐·乘龙升天》。选自莫高窟第329窟正壁龛顶北侧的一幅装饰画《乘象人胎》壁画故事。佛经故事中,菩萨乘6牙白象自天而降,前往净饭王宫中投胎,以后降生为悉达多太子。《乘象人胎》画中菩萨云髻宝冠,上身半裸翘脚坐於象背,侍者前后跟随。大象脚踩覆莲天人承托,飘飘荡荡,奔腾於空。白象前有乘龙仙女引导,后有天人护卫,天女散花,伎乐歌舞,云气流荡,仙灵飞腾。画师创造了乘象人胎的吉祥欢乐情景。所选画面是乘龙升天的仙人为乘象的菩萨引路的情景。
4-4为《唐·出使西域》。选自莫高窟第323窟北壁右半部的壁画。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这一著名的历史故事被附会成佛教史迹。壁画的内容为张骞临行前拜别汉武帝时的情景。由于壁画的左半部(有张骞形象)被后人用墨痕所污染,邮票画面选取了壁画的右半部分。
小型张为《唐·观音菩萨》。选用了敦煌莫高窟第57窟面壁《阿弥陀佛说法图》的局部—观音菩萨形象。画中的观音形态优美,两眉弯月,双目低垂,大耳红唇,十分可亲。与早期敦煌壁画中的佛像相比,小型张中的观音与邮票上的菩萨更接近凡人俗子,反映了唐人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对佛教的新认识。
邮票的4枚图案,画面都选自敦煌壁画莫高窟的初唐壁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代是一个辉煌时代,经济和文化艺术呈现着一派发展和繁荣景象。当时,佛教艺术家把一些外来的图像赋予民族形式,给石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长达近三百年的唐朝时期,造窟数量之多、工程规模之大和分布地域之广,均居历代首位。历史学家把唐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四朝称为“初唐”,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生机勃勃。初唐绘画在隋代基础上发展而来,既清丽雅致。又丰满有力,表现技法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
任宇
高级工艺美术师
任宇,女,祖籍江苏南京,1945年5月生于重庆。曾任邮电部邮票印制局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喜爱美术,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李烨工作室,1973年起从事邮票设计工作,主要设计作品有:《大庆红旗》(合作)、《诺尔曼·白求恩逝世四十周年》、《约·维·斯大林诞生一百周年》、《云南山茶花》、《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敦煌壁画》(合作)、《香港回归祖国》(合作)等。1995年被邮电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吴建坤
著名邮票设计家,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交易网加盟艺术家。
吴建坤,著名邮票设计家,陕西大荔县人,1935年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1935年生,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同年分配到邮电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198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5年底退休。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交易网加盟艺术家。邮票设计风格多样,手法主要有装饰、国画、摄影等。代表作有纪66《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94M《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等。他设计的文革的第一套邮票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资明信片JP22《中银大厦》更是邮票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