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1-1)国际空间年20分
  • 国际空间年
  • 1992年8月18日,为了宣传国际空间年的意义,邮电部发行了《国际空间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 邮票志号: 1992-14J
  • 发行日期: 1992-08-18
  • 全套面值: 20分
  • 齿孔度数: P12
  • 邮票规格: 30mm×40mm
  • 整版枚数: 50(10×5)枚
  • 印刷版别: 胶版
  • 设计者: 刘硕仁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198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会议审查了对空间技术(包括通讯、遥感、气象、导航、大地测量)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未来需要,呼吁采取具体措施,以联合国为媒介增进各国合作,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援助及利益,促进其本身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中国是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成员国,为宣传那次会议的重要意义,曾于召开前发行纪念邮票(J81)。

  第44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提案,宣布1992年为国际空间年,英文缩写为(ISY)。国际空间年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哥伦布的开拓精神及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国际合作精神,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空间时代的挑战,使全人类都能从空间科学的新发现和空间的实际利用中获得最大的效益。通过国际空间年的活动,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空间技术的应用,采取措施对全球环境进行调查、监测、管理和保护,解决地区性和国际性环境问题,并发展相应的技术以满足区域性的需要,通过空间技术的应用造福人类。

  1992年8月18日,为了宣传国际空间年的意义,邮电部发行了《国际空间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邮票画面以中国古代火箭为主图,背景衬以整个银河系的外貌。银河系呈螺旋形,中心为白、黄,渐次为青、蓝,外缘为蓝、紫。深邃无垠的宇宙空间和运动中的红色火箭形成了物象的曲与直、大与小、疏与密以及色调的冷与暖的强烈对比,使画面富于神秘感。整个图案包含着从微观到宏观、从古代到现代、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博大内容,诱发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并紧扣国际空间年“开发、探险、教育”的主题。

设计师

刘硕仁

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

刘硕仁(1930.12—),北京人。擅长邮票设计、藏书票设计。邮电部邮票发行局。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到邮电部从事邮票专业设计工作。曾任邮电部邮票发行高级工艺美术师、编辑室主任。是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作品《蝴蝶》、《菊花》、《奔马》和《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等7项获建国30年最佳邮票奖,《古桥》获新中国最佳首日封奖,《京剧脸谱》、《白鱀豚》在日本被评为1980年中国最佳邮票,《全国邮联一大》获1982年最佳首日封奖,《西厢记》获1983年最佳设计奖。作品有《鲁智深》、《伏羲举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