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六十周年
基本属性
图序图名面值
(2-1)江岸“二七”纪念碑8分
(2-2)郑州“二七”纪念塔8分
  • 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六十周年
  • 1983年2月7日,正值“二七”惨案60周年纪念日,为了表现人们的对先烈的哀思和怀念,邮电部发行了《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

  • 邮票志号: J.89
  • 发行日期: 1983-02-07
  • 全套面值: 16分
  • 齿孔度数: P11.5×11
  • 邮票规格: 30×40毫米
  • 整版枚数: 50(10×5)
  • 印刷版别: 影写版
  • 设计者: 李印清?
  • 摄影者: 李印清
  •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背景资料

  2-1为“江岸纪念碑”。纪念碑建在武汉江岸火车站附近,高20多米,碑身镶有描绘罢工场面的浮雕,碑上是毛泽东的题词:“二七烈士纪念碑”,碑基上摆满了花圈,周围是瞻仰的人群。

  2-2为“郑州纪念塔”。纪念塔矗立于郑州市的中心广场,高70米。它巍然屹立,象征着“二七”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画面单一沉闷的色彩表现人们的哀思和怀念。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工人总工会成立大会。北洋军阀吴佩孚派军警封锁了大会会场。为了抗议吴佩孚的武力阻挠,总工会决定举行总罢工。2月4日,总罢工开始,全线各站工人一致行动,不到三小时,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长达一千余公里的铁路顿陷瘫痪。武汉各工团代表和工人一万余人走上街头,高唱“军阀手中铁,工人肢上血。颈可折,肢可裂,奋斗的精神不消灭;劳苦的群众们,快团结起来”;高呼“打倒军阀”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2月7日,吴佩孚在外国势力支持下,在江岸、郑州、长辛店等地对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四十人,伤数百人,造成“二七惨案”。罢工坚持到2月9日结束。这次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压迫,争取人权、自由等权利而进行的一次震惊中外的政治大罢工。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60周年,邮电部特发行这套纪念邮票。

设计师

李印清

著名邮票设计家

邮票设计家李印清,1936年3月生,河北唐山人,原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主任。1958年到美院工农训练班学习绘画基础,196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5年毕业回铁道部,在西南铁道建设工地指挥部搞了5年美术创作。1971年开始从事专业邮票设计工作。他设计的第一套邮票是普15《交通运输》,先后设计过近30余套邮票和邮资封片。尤擅长人物邮票创作,笔下10个中外名人先后被搬上邮票。其邮票代表作j76《中国女排获第三届世界杯冠军》、j112《中国人民之友》、j181《陈毅同志诞生九十周年》和t79《益鸟》分获1981年、1982年、1985年和1991年度最佳(优秀)邮票。
他不仅精通油画,而且在多年的邮票创作中,创作设计了多套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名人的邮票,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总结自己多年的邮票设计生涯,李印清认为自己能走上以主创人物题材为主的路子,纯粹是因为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与爱戴,所以他才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去研究他们的革命经历及风范,然后在邮票设计的过程中,把人物背后所涵盖的历史背景,和极具表现价值的素材,全部都体现在小小方寸之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在方寸之地塑造出《爱因斯坦》、《任弼时》、《孙中山》、《中国人民之友(史沫特莱、斯诺和斯特朗)》等著名人物形象。北邮校徽图案内以鸿雁象征邮,以右下方半圆形天线象征电,单纯、醒目、易懂。校徽从1994年10月份开始使用。由我国著名设计家,高级工艺师李印清同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