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序 | 图名 | 面值 |
(4-1)T | 新石器·朱漆木碗 | 20分 |
(4-2)T | 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 | 30分 |
(4-3)T | 元·剔红紫萼圆盘 | 50分 |
(4-4)T | 清·菊瓣形朱漆盒 | 1元 |
1993年10月20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漆器》特种邮票,全套4枚。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像陶瓷和丝绸一样,中国古代漆器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1993年10月20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漆器》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新石器·朱漆木碗”。图案选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件朱漆木碗。这件漆器1978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自此开始了中国漆器,实际上也是世界漆器的历史。木碗呈椭圆形,口径为9.2-10.6厘米,底径为7.2-7.6厘米。碗壁比较厚,口及壁部虽已十分残破,但朱红色涂料尚存光泽。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4-2为“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图案选用了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件彩绘乐舞鸳鸯形盒。这件漆器是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此盒形制非常精巧。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为木质,空腹。长20.1厘米,宽12.5厘米,高16.5厘米。器背上有一个带钮木盖,可开盖注水,首颈与身体榫接,可以转动。盒身涂黑漆,以朱、金两色描绘羽纹,盒的腹部左侧绘有“钟磬作乐图”。此盒制作不晚于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是战国漆器中的代表作,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4-3为“元·剔红紫萼圆盘”。图案选用了中国元代的一件剔红紫萼圆盘。圆盘直径为27厘米。此件剔红圆盘为传世之作。盘中刻一朵盛开的双瓣栀子花,旁刻四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与穿插自如的枝叶。盘边雕朱漆卷曲的香草纹。盘底黑漆,有针刻行书“张成造”款。此盘现存故宫博物院。剔红属雕漆工艺。所谓雕漆是指在原漆层的胎型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它常以木或金属为胎,用漆分层涂堆,少则八、九十道,多则二百道。张成为元代雕漆名家,尤以剔红器最有名。
4-4为“清·菊瓣形朱漆盒”。图案选用了中国清代的一件菊瓣形朱漆盒。盒呈菊瓣形,为一件脱胎漆器。口径15.3厘米,高9厘米。漆面润亮,胎骨用丝绸及生漆制成,色泽红润如珊瑚,是清代宫廷漆器的代表作。足内髹黑光漆,刀刻填金篆书“乾隆年制”双行款及御制五言律诗一首。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