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是中国邮政第五次为在我国举办的亚洲国际邮展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加4枚邮票的格局,超过了以往发行的同题材邮票,而且5枚邮票分别由5人设计,也极为少见。
多元共融 意蕴悠长
《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以下简称《亚洲国际邮展》)纪念邮票,4枚邮票内容依次是“鼎启新章”“沪韵流光”“邮梦未来”“邮博古今”,小型张为“浦江朝晖”,画面元素与本次邮展主办地上海密切相关。
第1枚“鼎启新章”,选取了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大克鼎,此乃镇馆重宝之一,于光绪年间中期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第2枚“沪韵流光”,画面主体建筑是上海展览中心,也就是此次亚洲邮展的主场馆,属于上海地标性建筑。原名“中苏友好大厦”,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会展场所。第3枚“邮梦未来”,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青少年正在集邮用邮的情景,一派轻松愉悦的场面,营造出邮政和集邮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氛围。第4枚“邮博古今”,选取的极具邮政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系上海邮政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家邮政博物馆。今年正好是其建成百年,博物馆本身也成为这座建筑中最生动、最独特、最直观的展品。
小型张“浦江朝晖”,原作为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墙上装裱的大型上海绒绣艺术壁画《浦江朝晖》。这是上海20位绒绣艺人运用新染1257种原色羊毛绒线,施针630余万针,历时312天,精心绣出的陆家嘴的“天际线”。一针一线,虚实尽染,精湛地聚焦以浦东陆家嘴全景为主体的浦江两岸风光。
按图索骥 和谐统一
当5枚票主题内容确定后便“按图索骥”,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去寻找适合的设计师。因为文物和画作这类题材王虎鸣老师和夏竞秋老师设计比较多,有丰富经验,是合适的设计人选。于是提出让他俩在第1枚和小型张之间做一个挑选。夏老师选择了套票第1枚,王老师当时正在忙于《稻城亚丁》邮票的设计,没有答应《亚洲国际邮展》小型张的设计邀请,后来经集团领导做了工作才接了下来。
《亚洲国际邮展》邮票所选用的文物、建筑和景观,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设计家的创作构思,跨越时空,有机融合,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表现的主题、反映的内容和运用的元素不一样,4枚邮票在设计时所选用的手法也不尽相同。第1枚一看便知是纯设计,第3枚有手绘的特点。第2枚最初想走插画的形式,后按照国家局的意见修改,就没那么明显了。第4枚一开始便确定了是雕刻版印制,就让设计师按照雕刻出来怎么更好看的效果进行设计的。
整套邮票在设计形式和设计方向上,调整过很多次。后期由夏竞秋老师负责对图稿进行“统领”,对画面的格式,包括邮展Logo、面值、铭志等摆放作了规范,从版式上取得统一,使每枚邮票在保持各自风格特点的情况下,在整体上能够协调,不致于放在一起显得生硬不和谐。
齐心协力 共创精彩
众多设计者共同完成一套邮票的情况,以前也曾有过,如编号票33-38《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5人设计了6枚票。近些年也有出现,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邮票,3至4枚票,都是一大群人的设计团队承担。参与人虽多,却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内容、运用一种手法进行。
而《亚洲国际邮展》5名设计者分别设计1枚,内容、素材和形式完全不一样,则大不同于上述情形,在邮票设计中确为罕见,免不了有些难度和棘手。最终在编计设计部同事,和集团公司、上海邮政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邮票的编辑设计任务,为2024亚洲国际邮展》献上了一份厚礼。